wait
for
me







高中時期很喜歡的--聽歌--聽意境---有意--有境--喜歡的各自不同--各自解讀吧

無論和誰聊天




那天,偶然看了一則小故事,
講的是一位先生在聖誕節得到哥哥送給他的新跑車。
車子相當漂亮,停放在門前。
當他出來準備開著新車去兜風的時候,
發現車子旁邊有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圍繞著車子轉,
眼睛貪婪地看著車子,
一會用手摸摸車身,一會摸摸輪子。


這位先生走過去。
男孩問:『先生,這是你新買的車嗎?』
他說:『不是,是我哥哥送給我的聖誕節禮物。』
男孩的眼睛立刻放出異彩,
大聲喊道:『哇!是你哥哥送給你的啊!』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男孩感嘆道:『我多麼希望……』
這位先生想,下面的話一定是:


『我多麼希望也有這樣一個哥哥啊!』
可是,男孩的話卻出乎他的意料,
男孩說:『我多麼希望我也是這樣的哥哥啊!』
男孩意外的回答讓人感動。
他決定帶這個男孩一同去兜風。


男孩興奮地上了車,並同時提出一個要求,說:
『先生,您能不能在另一條街區停一下?』
這位先生按照男孩的請求在另一街區的一所房子跟前停下來。
男孩飛快地跳下車跑到房子裡,


不大工夫從房子裡背出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
他把男孩放在門前的台階上,
高興地介紹說:『這是我弟弟!』
這位先生看見,他弟弟雙腿嚴重殘疾,不能走路。


男孩興致勃勃地對弟弟說:
『弟弟,你看,將來我要給你買的就是這麼一輛漂亮的車。
你快看……』


-


我的雙眼被淚水蒙住,再也看不清眼前的字。
生活中的我們,得到和索取已經成了習慣性思維。
男孩出人意料的行為和話語讓我意外地感動,
好久好久不能釋懷。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認真活在當下。



=================================

端午節古老的傳統節日
分類:雜談
2010/06/10 19:11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始於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為每年 農曆五月初五~
俗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其實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會兒介紹以下四種點故~
其一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宣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
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之~
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
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
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 五月五日~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
“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
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裏~
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 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英靈~
另一說源自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是紀念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
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
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
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
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
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
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 五月五日 投入大江~
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
是為紀念東漢(西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屍體~
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 五月五日 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
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
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第四個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
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
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
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
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
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
作為生活用品的罎罎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
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
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
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古今端午節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節、蒲節、重五節、端陽節、天中節、天長節~
五月節、女媧節、龍子節、詩人節、女兒節、娃娃節、龍船節~
香包節、沐蘭節、白賞節、解粽節、粽包節~
時在 農曆五月初五 (唯溫州為紀念明代忠臣劉景下獄而定在 五月初四 )~
並有“小端陽”( 五月初五 )與“大端陽”(五月十五)之分~
據晉周處《風土記》記載“端者,初也。”~
即每月初五這一天,唐玄宗的生日是 八月初五~
當時的宰相為了討好皇帝,避“五”字的諱~
於是把“端五”改為“端午”~
這一改意思更加明確,古代以地支紀月~
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五月為“午”,因此端午即 五月初五~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
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
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以上各說,各本其源,饒有民族風味地方色彩~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傳說~
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
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
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
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了~

========================================

茶趣橫生
分類:雜談
2010/06/06 10:23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茶道因其歷史淵源的深遠而凝鑄著厚重的文化和獨特的人性~
因兒參悟為融匯儒、道、釋三派的美學觀點~
“天人合一”成為中國茶道的哲學基礎~
儒家的“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
道家的“寧靜致遠,道法自然”~
佛教的“茶禪一味,梵我一如”~
其要義均在於人與大自然的精神聯繫與心靈感悟~
是人類主體與自然客體的感性交流和精神融通~
最終達到“思與境偕”、“情與景冥”的境界~
這便是古代中國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維~
僧道居於高山,飲日月之精華滋潤心神~
享天地之靈氣,僧欲成佛,道則成仙,一杯茶可謂妙引乎也~
故僧道對茶,趨之若騖,視為仙草,引領心靈穿越時空飛馳~
佛教溶進“清靜”思想,通過飲茶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
在飲茶中享受美好之韻律、精神開釋,心靈洗塵~
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飲茶得道,茶中有道~
中國“茶道”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
把飲茶從技藝提升到精神的高緯度~
故僧人把參禪“頓悟”與飲茶結合~
提出“茶禪一味”的思維理想意境~
而道家講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空間~
更注重將自我精神與茶藝形式緊密結合起來構築融會~
一杯茶,一縷茶香,甚至沸泉之一串泡沫乃至香氣迴腸~
都能引出一片情思,使之成為一種空靈忘我境界-灑脫~
被茶道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呼應成一種態然修行修身~
自古文人雅士,大多為品茶專家行列~
品茶作詩,盡興于欣欣然,茶助文思~
興起品茶文學、品水文學、品味之風~
還有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詩、茶戲等,相輔相成~
使飲茶昇華為精神享受,從而形成茶道——雅士茶道與世俗茶道~
構成現代茶道不同流派的基礎根源~
而發揚于雅文之中,對於飲茶,非在乎於止渴、清津、提神~
而在乎于導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脫俗的境界~
於閒情雅致的品茗中感悟人生~
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在乎風月之間~
在乎詩文之間,在乎名利之間~
希望有所發現,有所寄託,有所忘懷~
而雅之境,在於清、靜、簡、雅~
一為品茗之趣,二為茶助詩興,三為以茶會友,四為雅化茶事~
“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淩霄漢,思想馳古今”~
“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
如此雅致,皆為茶道、皆在虛實之中,也超越虛實之外矣~
飲時:心手閒適,按詠疲倦,意緒紛亂~
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
鼓琴看畫,夜深共語,明窗淨几,洞房阿閣,賓主款狎~
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
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課花責鳥,荷亭避暑~
小院焚香,酒闌人散,兒輩齊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杜甫《重過何氏五首》~
茶趣悟道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施肩吾詩~
金粟金芽出焙篝,鶴邊小試免絲甌~
葉含雷信三春雨,花帶天香八月秋~
味養絕勝陽羨種,神清如在廣寒遊~
玉川句好無才讀,我欲逃禪問趙州~
——劉土享《謝玉粼上人惠桂花茶》~
常說,品茶為品境,不在乎茶,而在乎境~
茶趣,虛虛實實,玄機無限,所謂虛,乃精神也~
而實,在於物質乎~
虛實結合,品茶、品境、品一番人生~
飲茶,或獨辟清幽之境,伴著茶香嫋嫋升起~
用心品味茶的陶醉,或約三五知己,伴絲竹弦樂~
以茶代酒,不必拘於禮節,盤座之~
啜飲之,得其清香,享其意境~
未必不能高談闊論,也示必不能載歌載舞~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總之,境由心生。或自怡自樂,此番情趣,自不必與外人道也~
「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
這句話不僅道出四川雅安蒙頂山所產「蒙頂茶」的「皇茶」地位~
也透露出這個素有「仙茶」之稱的名茶~
如今已能貼近大眾,成為一種平民化享受~
對同樣愛好品茗的臺灣人來說,絕不容錯過~
西漢甘露元年(西元前五三年),被後世譽為「茶祖」的吳理真~
在上山采藥時發現野生茶樹的藥用價值,於是在蒙頂山上尋找該樹~
並將其種植于蒙頂山五峰之間(今皇茶園),開創了人工植茶的先河~
至唐玄宗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
蒙頂茶開始入貢,成為皇家的御用飲品~
且獲「天下第一」殊榮,形成獨具特色的蒙頂山茶文化~

==================================

保生大帝大道公
分類:雜談
2010/06/04 09:29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保生大帝一稱大道公,吳真君~
福建閩南和臺灣閩南籍居民、廣東潮汕地區~
東南亞閩南籍華人所奉的地方守護神~
是臺灣第二大信仰,有信眾500多萬~
廟宇370多座,僅次於媽祖~
據統計全世界共有保生大帝廟宇上千座,信眾5000多萬~
幼小時最喜歡廟會,有歌仔戲台還有許多小吃攤販~
神明遶境,陣頭鑼鼓喧天,鞭炮響徹雲霄,樂鬧非凡~
保生大帝姓吳名夲(tao),字化基(西元979—1036年)號雲沖~
相傳其祖先是戰國時的吳季禮,子孫向四處發展~
傳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親吳通,母親黃氏,因避亂而南遷~
家鄉為福建泉州同安明盛鄉積善里白礁村,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
父名吳通,母為黃氏,貧病早逝~
吳夲初習捕蛇、採藥,後學針灸、湯藥,醫名逐漸傳播民間~
宋朝楊志《青礁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
供奉為地方神祇,於青礁龍湫坑畔建立「龍湫庵」奉祀,為廟祀之始~
保生大帝業醫活人,按病與藥,如矢破的~
爾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沉痼奇怪叵曉之狀,亦就痊癒~
於是病人交午于門,無貴賤悉為視療~
景祐六年(景祐無六年-引者注)蛻化于同安之白礁~
鄉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謁如響~
部使者以廟額請,賜名‘慈濟’~
《台南市宗教志》所記更多神異~
曰:吳夲,泉州同安縣白礁村人~
幼習醫術,曾遇異人,授與神方濟世,兼授驅魔逐邪等術,遂成神醫~
曾中進士任禦史,以治癒仁宗皇后痼疾,著稱於世~
尋退隱行醫,時有神異,為時人所欽服~
後收同安令江官、主簿張聖者為左右侍從~
借上帝公侍衛康、趙二將軍為左右護衛,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為門徒~
四出行醫除妖,著醫書內外科十三冊~
仁宗景祐三年(1036) 五月初二 日~
與父、母、妹、妹夫、仙官、聖者、書僮等,一齊騎白鶴飛升~
時年五十,世人感其恩德,建龍湫廟祀之,敕封為慈濟~
世代積德~
是周代秦伯的後裔,列國時分土金陵,建國吳縣(現在的江蘇省)~
傳到三十一世的時候,遂以吳為姓~
後來吳姓子孫繁衍,才分出一支,遷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定居~
大帝名夲(音滔),字華基,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樂善好施的好人~
成夢懷胎~
傳到聖父名通,後來受封協成元君,平時也是勤儉治家~
喜做善事,以勸人學好聞名~
聖母黃氏,後來受封玉華大仙,性情幽雅貞淑~
修前世功果,積德早已上達蒼穹~
有一夜,她正在酣睡,夢見吞食一隻白龜入腹~
醒來以吞食白龜是吉祥之兆,心中暗喜,後來果懷聖,就是大帝投胎~
真人降生~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歲次已卯,聖母將分娩時~
恍惚看見長素道人(即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
偕同北斗星君,護送一位仙童到她的房門口~
說:這是上界的紫微星君,前來投胎降世的~
他們剛剛說完大帝就降生了~
這時候異香滿堂,豪光燦爛,又見五老及三台魁星現身來拜賀~
屋外上空五彩祥雲朵朵覆室,紫氣滿庭,民眾個個嘖嘖稱奇~
認為這不是尋常的瑞氣,時正是 農曆三月十五日 辰時~
博覽典籍~
大帝本是紫微星君轉世的,生來具有道性~
品行性格都和常人不同,幼小的時候,身體特大而且很聰明~
及長博覽群書,無論什麼書籍,凡是讀過一遍,都可以背念~
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禮樂刑政的書也無所不通~
尤其是對歧黃醫術,他特別下功夫潛心研究~
所以修正了前人許多錯誤,在制藥方面,特別精研有方,達到奧妙~
這就是大帝夙願救世濟人的緣故~
偶遇異人~
大帝十七歲的時候,遍遊各地名山~
有一天,來到江邊,偶然遇見一位面貌與世俗不同的異人~
在江上劃舟,他忽然把舟搖過來,邀請大帝登舟一同遊賞~
頃刻之間,只見前面有一座高大巍然峙立,四周的風景非常好~
大帝問那個異人:未知前面的高山是什麼山呢?異人說那是昆侖山~
王母傳法~
異人請大帝登山,大帝束起衣裳跟他爬上山去~
來到一座洞府,那異人便請大帝入洞,參見西王母~
西王母說:你前生與我有緣,今世得與我會面~
我要將神方以及驅魔逐邪的法術傳授給你,讓你去濟世救民~
大帝於是留在昆侖山過了七天,學習神方及法術~
臨別時,王母再三囑咐大帝:學成回裏,別忘記旨在濟世救人~
說完王母便用仙法送大帝下山,不一會兒便回到家鄉~
大帝自思既然得了仙法,應立志修真、研究醫法濟世救人~
結廬礁山~
大帝帶了江仙官,張聖者同歸白礁,蓋結草廬,隱居修真論道~
行醫救世,事後這消息傳四方,受教日眾,諸門下深明秘法~
同成正果者,有黃醫官、程真人、江仙官、鄧、何、紀、黃仙姑~
趙、殷、康、辛、王等諸元帥~
王靈官,王、康舍人,張、蕭、劉、連聖者~
馬、虎迦羅,諸天君並各神將等~
祛癘擊魔~
明道二年(1033年),漳州、泉州兩地瘟疫蔓延,民眾相繼而死~
吳真人帶領江仙官、張聖者等奔波於漳泉疫區,施醫送藥拯救災民無數~
吳真人步罡踏鬥,驅雷擊斃瘟魔,平息一場災禍~
漳泉兩地民眾永懷吳真人的恩德~
白礁飛升~
景祐三年(1036年) 農曆五月初二,吳真人外出救治病人~
回家路上繞道到文圃山龍池岩采藥草,不慎墜崖~
鄉親搶救回家,醫治無效~
午時乘白鶴協同聖父、聖母、聖妹、吳明媽、王舍人得飛升~
遠近鄉民揮淚致香案叩送~
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煉處建龍湫庵,偶其像而祀之~
除去賊寇~
大帝乘鶴飛升後,仍常眷戀鄉里~
有一天,有群寇擾亂鄉里,聲勢洶洶,鄉里人惶惶不安~
家家列香案,,禱祈大帝顯化庇佑~
未幾,官軍來到,與群賊大戰,大帝暗中相助~
賊首季三當場被擊斃,群賊無首,四散逃亡,賊亂遂平~
鄉民拜謝大帝庇佑,除去惡賊,桑梓幸得安寧~
醫虎喉:吳夲於山中採藥時,遇一白額金睛老虎~
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難當,遇吳真人乃垂首趨附~
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責其惡,見其知悔~
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為吳真人座騎~
故保生大帝廟龕之下,多祀奉有老虎神像,稱為「虎爺」、「黑虎大將」~
為台灣虎爺信仰的重要來源之一~
點龍眼:有蟠龍患有眼疾,化為老者,請求真人醫治,真人以符水醫治~
跨鶴退潮~
有一次,大帝的鄉里洪水暴漲,整個鄉里變成汪洋~
大帝跨鶴顯靈施法,頃刻之間,洪水驟退,全村幸得安然無恙~
鄉民拜謝大帝神威顯赫,解救鄉里,每年四季演戲酬謝~
保生大帝VS媽祖~
傳說保生大帝和媽祖升天之後,天上諸神才發現兩人都尚未結婚~
因此他們就有意將兩人配成對,但是後來媽祖不知為何厭惡婚姻~
於是便取消了和保生大帝的婚約~
保生大帝一氣之下,便在媽祖生日3月23日當天降下了一場大雨~
洗去了媽祖臉上的脂粉,媽祖當然也不甘示弱~
於是就在隔年3月15日保生大帝生日當天~
用自己的神通刮起了大風,吹掉了保生大帝的官帽和龍袍~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台南縣學甲慈濟宮~
及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保安宮最為著名~
而學甲慈濟宮所奉祀開基主神稱為「開基二大帝」~

=====================================

古代最富傳奇的十大狀元
分類:雜談
2010/06/02 16:09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算起~
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結,共有592人~
1、中國歷史上唯一可靠的駙馬狀元——鄭顥~
自古以來,民間經常把駙馬與狀元這兩個詞聯繫起來~
好像做狀元就可以做駙馬,實際歷代可考的駙馬狀元只有鄭顥一位~
本來他早有婚約在身,中狀元後打算迎娶盧家的千金~
可年輕英俊的狀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將自己的女兒萬壽公主許配給他~
唐宣宗便讓宰相白敏中費盡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誘,迫使他娶了萬壽公主~
婚後兩人生活得並不幸福,後來鄭顥多次彈劾白敏中~
幸好唐宣宗自知理虧,替白敏中壓下了彈劾的奏章~
2、臉皮最後的狀元——裴思謙~
唐文宗時,宦官仇士良掌權,朝臣的生殺予奪,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裴思謙當時只是一個秀才,但他巴結權貴的功夫十分了得~
這一年,裴思謙心血來潮,想當個進士~
便向仇士良討了個帖子,去找當年的主考官高鍇~
高鍇為官清正,將他轟了出去~
裴思謙氣憤之際,聲稱明年非狀元不要~
第二年,裴思謙又拿著仇士良的貼子來找主考官高鍇~
對他說:仇大人有信,薦裴思謙為狀元~
裴思謙厚著臉皮說:裴秀財非狀元不放!~
高鍇知道再得罪仇士良不會有好果子吃,只好讓他當了狀元~
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個狀元,此君臉皮之厚,狀元中無人可比~
3、相撲撲出的狀元——王嗣宗~
宋太祖趙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親臨講武殿舉行殿試~
考生王嗣宗、陳識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二人的試卷均為上乘之作~
誰為第一?太祖實在犯難…~
最後馬上得天下的太祖讓二人角力(即相撲)勝者為狀元~
王嗣宗便與陳識在大殿上撲鬥起來,結果王嗣宗奪得了當年的狀元~
4、最自信的狀元——胡旦~
宋太宗元年,有一書生到山東某縣遊覽~
知縣大人得知該書生頗有文采~
知縣的公子恨蔑視那書生,問其有何特長,書生說工詩~
公子便讓他誦讀一首,書生誦了一首~
最後一句是:挑盡寒燈夢不成~
公子一聽大笑說:此乃一瞌睡漢~
書生十分氣憤,這書生便是呂蒙正~
第二年,呂蒙正一舉奪魁~
他寫信給那公子:瞌睡漢如今中了狀元啦~
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聲:帶我明年極第,輸你一籌~
第二年新科狀元就是這位公子——胡旦~
綜觀科舉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當數第一~
5、身份最高的狀元——趙楷~
宋徽宗的三兒子趙楷,偷偷地參加重合元年的科舉考試~
由於他的人文采的確非凡,竟一路披靡,進入了殿試~
在殿試中發揮更是出色,奪得了頭名狀元~
放榜後,趙楷將實情告訴了徽宗~
徽宗高興之餘,怕天下士子說閒話~
就把當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為狀元~
據傳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參加科舉,並獲得第三名(探花)~
但不是狀元,所以趙楷變成了中國歷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
6、最悲慘的狀元——陳安~
明福建陳安於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為大明第六個狀元~
巧的是,這次中進士的都是南方人~
更巧的是,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
榜一公佈,北方士子不服,紛紛上告主考官偏袒同鄉,貶斥北方士子~
有人舉報張信、陳安有意將北方考生水準不高的試卷交皇上審閱~
這本來莫須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將陳安革除功名,車裂而死~
陳安僅僅做了不足20天的狀元,便死於非命,下場極為悲慘~
7、最受人推崇的狀元——康海~
明孝宗時,28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
可惜的是,第一名還是被魯鐸奪去了~
對眾人說: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不再讓他人!~
殿試時,康還果然發揮出色,一舉奪魁~
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絕,宋皇上審閱時,孝宗也讚不絕口,聲稱…~
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絕古!遂朱批康海為狀元~
8、富有傳奇色彩的狀元——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名狀元~
當時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始于史,終於鐘”~
殿試時,他的試卷被主考官擬為第三,皇上御覽時,十分推崇他的書法~
說:“此人楷書工整,必定是個正人君子”於是欽定他為狀元~
巧的是浙江出的最後一名狀元叫鐘俊聲,驚人的驗證-始于史,終於鐘~
9、能吃的狀元——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間丁醜科的狀元~
身材高大,特別能吃,加之思路、寫字都很滿,殿試時揣了36個饅頭~
果然天黑了,考生都交了卷,李蟠才剛開了個頭,朱考官過來催他交卷~
監考官見他可憐,就發給他幾支蠟燭…~
這是他帶的36個饅頭早已吃完,又厚著臉皮要了幾個饅頭挑燈夜戰~
康熙帝知道這件事,不但不怪罪他~
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知識,竟破例讓他當了頭名狀元~
同榜的探花作詩一首調戲李蟠~
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
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
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
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自此“餑餑狀元”李蟠傳遍士林~
10、最僥倖的狀元——畢沅~
畢元中狀元前世軍機處的一個小官~
在那年的4月25日夜,與同僚儲重光、童鳳三人在軍機處值班~
此三人都順利通過了會試,準備參加於4月26日舉行的殿試~
儲、童二人想回寓所準備明天的殿試~
便對老實的畢沅說:我倆書法好有望奪魁~
你書法不行,就別做非分之想了,替我倆代勞吧~
清朝殿試卻有偏重書法的現象,而畢沅的書法又的確不行就答應了~
當夜陝西總督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轉到軍機處,畢沅詳加研讀~
沒想到第二天殿試考試時務策,題目正是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
畢沅胸有成竹,揮筆立就,開榜結果,畢沅高中狀元~

====================================

古早味裡的洪通與西北雨
分類:雜談
2010/05/31 11:22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西北雨直直落》-歌詞~
西北雨直直落 鯽仔魚欲娶某~
鮕鮐兄拍鑼鼓 媒人婆仔土虱嫂~
日頭暗尋無路 趕緊來火金姑~
做好心來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 白鷺鷥來趕路~
翻山嶺過溪河 找無巢跌一倒~
日頭暗怎樣好 土地公土地婆~
做好心來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 鯽仔魚欲娶某~
鮕鮐兄拍鑼鼓 媒人婆仔土虱嫂~
日頭暗尋無路 趕緊來火金姑~
做好心來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這首有趣的童謠講述了兩個故事~
第一則是在描寫大雨中鯽仔魚的迎親隊伍浩浩蕩蕩的往女方家裏前進~
隊伍裏有媒婆、提燈者、打鼓的鯽鮕和扛新娘轎子的挑夫~
他們一定是都是由魚類、昆蟲類所裝扮的,讓我們產生豐富的聯想~
第二則故事是講那只時常摔倒的白翎鷺~
在“西北雨”下趕著回家卻又摔倒的故事~
白翎鷺趕路回家,一路上翻山越嶺,越過溪河,匆忙中迷了路~
找不到家,又摔了一跤~
看著天色漸漸黑了,只要期望好心的土地公公~
土地婆婆大發慈悲,能夠助它一臂之力~
西北雨就是台灣夏天常見的雷陣雨~
在台灣的老人家把西北雨稱為〝風時雨〞~
它來的快,去的也快,明亮的豔陽天~
忽然間烏雲移到頭頂,一陣昏暗,接著一陣涼風~
然後就是大顆大顆的雨滴猛烈從天而降~
還伴隨著閃電響雷,常常把路人淋得措手不及~
跑得快的人,隔著一條大街,仍然是在豔陽天底下~
回頭看對街下著傾盆大雨,這就是西北雨的典型景象~
正如農諺說的:西北雨落不過田畔溝~

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素人畫家洪通出生貧苦~
靠著打零工、捕魚甚至當過乩童為生~
五十歲時忽然興起作畫念頭,央求老婆給他錢做畫~
沒想到作品展示在南鯤鯓代天府前,竟一炮而紅~
天才?還是瘋子?天賦異秉或是神靈附體?~
素人畫家還是世紀巨匠?~
洪通,已經過世十年,有心人也先後為他舉辦紀念個展~
可喜的是,這位目不識丁、名不見經傳的漁村俗人~
曾經在藝術界掀起狂潮,引發流派之爭~
甚至有人將他與廿世紀國際藝術大師米羅和畢卡索比擬~
身後也仍有過去與他一同走過輝煌與悽涼的文化界朋友對他念念不忘~
洪通出生於1920年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台南州北門郡北門莊大字蚵寮~
由於父親于出生前辭世、母親亦于其四歲時過世~
洪通從小主由五叔帶大,家境貧困,年小便替人放牛、打雜賺取微薄生活費~
從小無緣求學,因而不識字~
1945年25歲的洪通回鄉後與台南市劉來豫結婚,育有三子二女~
與其妻仍以打零工維持家計~
在1970年以前的洪通諸如漁民、乩童等工作皆曾從事,鄉人以“朱豆伯”稱之~
1970年生日當天,50歲的洪通突然對繪畫產生極大的興趣~
跪在妻子面前要求答應他能專心投入繪畫~
其妻允諾他每個月以1000元購買畫具,閉門研究繪畫~
其間也常至台南市拜訪畫家學習作畫,並曾至曾培堯畫室作畫前後長達一年半~
1972年一次南鯤鯓代天府廟前攝影比賽機緣~
洪通攜其作品,懸掛於廟牆上展出(一說為樹下)~
看似神秘的文字畫與用色豐富的畫風,意外獲漢聲雜誌記者刊登報導~
往後的2、3年中媒體相繼大幅報導,使得70年代掀起一股“洪通狂潮”
洪通作品畫面透露靈性、畫面流露出強烈精神力量、筆觸濃密、紋理纖細~
台灣台南縣鯤鯓五王廟的景觀、漁民生活、媽祖等神話故事~
和民間多采多姿的節日祭典活動,都被洪通豐富的想像力融入繪畫中~
他用織錦般的手法,細膩用心的描繪,畫面洋溢著鄉土民俗的濃鬱氣氛~
洪通繪畫中富含濃厚的原始性格,常以單純的視覺符號、線條和色彩作為語言~
由於早年的洪通做過乩童,讓他的生心思維受到信仰影響~
五十歲時他開始專心畫畫不工作,繪畫中的花草樹木與符號等~
均受過去生活背景經驗影響,繪畫中充滿熱鬧、神幻、宗教信仰的意象~
洪通早期畫作整體結構與道教畫相似~
道教畫分多層,幾層“天”幾層“地”,整張繪滿符籙花樣~
而洪通畫的分層結構代表他自我意識世界的秩序和事物各自的本位~
所以洪通畫的是人、萬物與天地的關係,且因為不識字~
所以他的自創圖像字與文字畫,充滿自我意識的圖像字~
畫中的簽名更是一絕,洪通的洪字像哥倆好~

有時除簽下洪通外,還畫出洪朱豆,簽出的圖樣各有不同~

====================================

傳說幽冥之路地府
分類:雜談
2010/05/29 09:14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末世到嚼世風繞八卦八婆遍野誆言世風日下~
獨缺幽默詼諧,諧謔中針砭時弊,勸世醒悟篇~
佛在舍衛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誡諸沙門言~
佛言,人如天雨泡,雨從上渧之,一泡壞者一泡成
人生世間生者死者如泡起頃,佛持天眼視天下人~
死有上天者入泥犁者,貧者富者貴者賤者,人所為善惡~
佛教所說的地獄與鬼,罪行惡業悉同受之~
地獄原語音譯為泥犁,那洛迦意義是苦器~
地藏十輪經說地藏菩薩在穢土人間,現出家相~
宣說種種墮地獄的惡業,勸告在家眾不可違犯~
鬼與地獄是六趣中不同的二道~
古代的傳說中如魑魅魍魎魃魈~
陳述山精木怪或災旱疫癘化鬼~
連君主也要封禪禮,高山上土掩塵~
古代挽歌,梁父吟泰山吟蒿裏薤露~
黃河流域黃土地藏葬龍穴~
地下水脈竄通所以稱黃泉~
帝王稱陵寢肅民為塚或約墓~
古代有夔越長江北藏酆都~
相傳玉皇大帝冊封閻羅王~
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衛兵~
而十殿閻王及其一切部眾衙御~
大概從秦漢時期起認為,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
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後來又認為酆都為冥界入口~
則酆都之神,酆都大帝也被奉為是冥界主宰~
受佛教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或道教東嶽大帝的管轄~
十殿閻王各有其主、誕辰和專職,簡述如下~
第一殿:秦廣王蔣,二月初一日誕辰,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
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專司活大地獄,即寒冰地獄~
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
第四殿:五官王呂(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合大地獄,即血池地獄~
第五殿:閻羅王包(傳說是北宋的包拯),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
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專司熱鬧地獄,即肉醬地獄~
第八殿:都市王黃,四月初一日誕辰,專司大熱鬧大地獄,即悶鍋地獄~
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鐵網阿鼻地獄~
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善惡核定發往轉世~
八熱地獄隱藏地下最底層喚阿鼻無間地獄~
遊增地獄每一熱地獄有四門每門四小地獄~
八熱地獄四門各有四獄總共百二十八地獄~
八寒地獄極度寒冷苦遍悲號凍得變色綠臉~
孤獨地獄過著孤獨遊魂詭異生態人間煉獄~
東方世界傳說人死後經歷的順序~
鬼門關通往地府之門鬼門關有守關鬼卒~
手執劍戟檢驗路引亡魂若進不了鬼門關~
不能投胎轉世變成孤魂野鬼浪蕩四方~
黃泉路是通往陰曹地府的必經之路途~
人的陽壽到了腿一伸~
死亡的魂需渡鬼門關~
黃泉路是接引串路程~
黃泉路上有孤魂野鬼~
陽壽未盡非正常死亡~
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
更不能到陰間只能在黃泉路上遊蕩~
等壽陽到了才能陰間報到輪迴六道~
聽侯閻羅王的賞罰發落~
彼岸花開忘川河邊無葉~
是接引歸去路程花引逕~
那兒大批紅花大批開著~
遠遠看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踏著花海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傳說藏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記憶~
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有夜叉羅剎~
幹闥婆緊那羅和鳩盤陀毘舍遮~
忘川河劃之為分水界~
忘川河水湧呈血黃色~
裏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
蟲蛇滿佈腥風迎面撲刺鼻味濃~
走過忘川就會忘記塵世中的一切~
忘川河旁邊有三生石~
石頭上記載著前世今生~
跨過三生石即記下你的此生~
忘川河上有奈何橋~
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橋分三層善鬼魂安全通過上層橋~
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
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
奈何橋ㄚ路途遙~
一步三里任逍遙~
忘川河千年捨人面不識徒奈何~
奈何橋盡頭有個望鄉台望凡塵~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菜肴~
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
望見親人哭哀哀妻兒老小偎柩側~
親朋濟聚靈堂奠儀~
忘川河上有奈何橋~
奈何橋邊一個老孟婆守~
要過忘川河跨越奈何橋~
要過奈何橋先喝孟婆湯~
湯是今生所流的淚水潭~
一喝便忘前世今生~
愛恨情仇浮沉得失~
都遺忘得乾乾淨淨~
今生牽掛今生痛恨之人~
來生都同陌路相見不識~
遙魂鈴輕顫呼喚,在天邊渺茫的響起~
再沉吟落地……那奈何橋上~
亡魂不捨晝夜的歌舞昇華……~
奈何橋上,孟婆悠悠端起湯碗來者形形色色~
有木然,有平靜,有猙獰,有恐懼……~
半推半就,顫顫微微……湯端一飲而盡~
終究沒人逃得脫,終究要喝得一點不少~
一點不多……孟婆悠閒端碗湯~
孟婆幽幽收湯碗……,前生再怎麼深戀~
走在這奈何橋上也是步履穩穩,絲毫不亂……~
心靜如鏡,心沉如石……,橋這邊寂寂無聲……~
因為心死,失了往生的記憶……橋那邊哀哀嗆天……~
因為心動,忘不掉今世的纏纏綿綿“來生,再續前緣”……~
孟婆偶爾聽到飄至耳邊的迴聲盪漾,淺淺一笑……~
低頭看那一鍋湯,一鍋普通的湯……~
只因加了一味叫忘魂的湯料~
抵過了曾經的山盟海誓記憶小舟擱淺……~

======================================

地藏菩薩與目蓮救母故事
分類:雜談
2010/05/28 09:53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過去無量劫前,有一位婆羅門種姓的女子~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婆羅門女知母生前不積善因,死後必墮惡趣,遂變賣家宅,供養佛寺~
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點,以念佛力來到地獄,見到鬼王無毒~
得知因自己供養佛、寺並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地獄的罪人~
得以脫離地獄之苦,超拔升天~
婆羅門女便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
“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釋迦佛告訴文殊菩薩,當時的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在經中,釋迦佛又為我們講述了地藏菩薩種種的不可思議行願~
地藏菩薩恒以“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為誓願~
使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獲得救度~
經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
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
教化眾生度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六道中的眾生~
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托咐~
在釋迦寂滅後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裏~
擔當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於“代理佛”~
《地藏本願經》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為幽明怙主~
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
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願~
“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稱為“大願地藏”~
以與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音的“大悲”相呼應~
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薩形象很有特點~
一般菩薩現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
而地藏菩薩則多現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
他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
據《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等記~
由於地藏菩薩在無佛的“五濁惡世”~
(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渡眾生~
為了讓眾生能深信因果,歸依三寶,所以顯示出家僧人相~
地藏菩薩像還常有以一頭形似獅子的狗為坐騎的~
其名號曰:“諦聽”或“善聽”~
曾資助過金喬覺的閔姓山主及其兒子~
後來皆隨金喬覺出家,九華山成了地藏道場後~
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薩的脅侍~
地藏王菩薩與目蓮尊者不屬於同一人~

地藏王由來~
地藏菩薩或稱地藏王菩薩,曾音譯為「乞叉底蘗沙」~
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一位悲願弘深、法力無比、億劫度化、鍥而不捨、度盡眾生~
最後成佛、光芒萬丈、可歌可泣的偉大菩薩行者~
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和崇拜~
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目蓮尊者由來~
目犍連也稱「大目犍連」、又作「目犍蓮」~
簡稱為「目連」、「目蓮」,目連救母的「目連」正是指此人~
目犍連與舍利弗兩人是釋迦牟尼佛身邊的十大弟子之一~
目犍連以神通第一著稱~
在藏傳佛教,目犍連與舍利弗往往會被雕塑在釋迦牟尼佛身邊~
隨侍釋迦牟尼佛,並與佛祖一同接受供養、膜拜~
而漢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則雕塑阿難與迦葉較多~
另外地藏菩薩也有入地獄救母的傳說,與目連救母的故事類似~
故民間常會將目連與地藏混淆…~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
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
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群餓鬼折磨~
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
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
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
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
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從 農曆七月初一 起,陰間打開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
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 七月十五日 設“中元普渡”~
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目犍連雖然號稱神通第一,但晚年卻死於外道手中~
由於目犍連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説明佛法的宣揚~
其功甚偉,正因為如此,才更遭到外道的嫉妒~
外道對於佛陀沒有辦法,他們等待機會要暗殺目犍連~
有一次目犍連在弘法的途中,經過伊私闍梨山下~
被當時的外道看到了,他們就從山上推下亂石擊殺目犍連~
亂石像雨點一般的落下,結果目犍連身受重傷~
仍然掙扎著回到舍利弗的住處~
舍利弗問他為何不逃走避開,目犍連回答道~
這是我前世的業報太重,應當受到這種痛苦,我想在臨死之前來向你訣別~
舍利弗說:不,我們就一起殉道吧!~
於是,二人到佛陀那裏向佛陀和師兄弟告別~
又分別回到家鄉為他們的親朋好友和鄰居們解說佛法,然後一起入涅盤~
目犍連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傳到阿闍世王耳中,震怒非常~
下令逮捕兇手,數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闍世王的盛怒之下,都被投進火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忘塵觀 的頭像
    忘塵觀

    忘塵觀

    忘塵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