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
《法華經》經文,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說的都是「空間」,
只要願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大,
『大慈悲為室』指心室,
以大慈悲心擴大心胸,不只人類成為一家親,
天地萬物也要尊重其生命如一家。
也要身著「柔和和忍辱衣」,
不是只有穿上慈濟制服時才態度柔和,
柔和忍辱衣要時時穿在心裡,
因為形象就是一個人修養的表達,
這是修行的功夫,
柔和忍辱方能回歸與佛同等的本性。
而「諸法空為座」是付出無所求、無罣礙,
無罣礙故,心無煩惱。
並不是有苦、有過不才叫煩惱。
只要有所執著就會有煩惱,
歡喜時得意忘形也是煩惱;
做好事又擔心別人不知道,也是煩惱。
做好事不要有罣礙,因此付出無所求才能輕安自在。
「做好事是本分事,
做了以後就把心靈騰空出來,
不要做了把一切放在心裡。
要『前腳走,後腳放』才會進步,
就如同時間分秒飛逝而去無留影蹤,
把握時間,做過了無形無蹤,
但被幫助的就會安心自在。」
「佛弟子以身作則、以身行說法,
以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的身教,
只要願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大,
『大慈悲為室』指心室,
以大慈悲心擴大心胸,不只人類成為一家親,
天地萬物也要尊重其生命如一家。
也要身著「柔和和忍辱衣」,
不是只有穿上慈濟制服時才態度柔和,
柔和忍辱衣要時時穿在心裡,
因為形象就是一個人修養的表達,
這是修行的功夫,
柔和忍辱方能回歸與佛同等的本性。
而「諸法空為座」是付出無所求、無罣礙,
無罣礙故,心無煩惱。
並不是有苦、有過不才叫煩惱。
只要有所執著就會有煩惱,
歡喜時得意忘形也是煩惱;
做好事又擔心別人不知道,也是煩惱。
做好事不要有罣礙,因此付出無所求才能輕安自在。
「做好事是本分事,
做了以後就把心靈騰空出來,
不要做了把一切放在心裡。
要『前腳走,後腳放』才會進步,
就如同時間分秒飛逝而去無留影蹤,
把握時間,做過了無形無蹤,
但被幫助的就會安心自在。」
「佛弟子以身作則、以身行說法,
以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的身教,
『處此而說法』。」
「見苦知福」做起。「往上比,比上不足,心就會煩惱多多、埋怨多多;
向下比,足足有餘,所以能見苦知福,自然不忍眾生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